野生金釵石斛瀕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 石漠化導致金釵石斛棲息地減少。野生金釵石斛生長發育的立地條件大都在山谷、河流、山體的斜坡面及山谷、河流兩旁的地帶。由于大砍樹木、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后,農民土山砍伐樹木賣錢、放火燒山等現象使得植被破壞逐年加重。隨著人口增加,人地關系的近一步惡化,農民開墾、燒山肥田,現在石質荒漠化程度極其嚴重,到處可見裸露的巖石??λ固厣降睾庸龋焦绕露榷?,季雨沖刷強度、淋溶強度加大,造成水土流失嚴重,使本來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難以恢復。裸露的巖石上寸草不生,迫使野生金釵石解生長發育的立地條件大規模萎縮,野生金釵石斛失去了棲息地。
2. 金釵石斛對生境的要求特殊,在自然條件下,更新的速度很慢,生長周期長,繁殖系數低。無性繁殖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分縈繁殖產生新植株,并向周邊擴展生長壯大種群;有性繁殖通過種子萌發產生新植株,一般,在生長發育良好的條件下形成花芽,于次年開花,花期10一15天。開花雖然多,但一般授粉不良,結果甚少。每個果可含100萬粒種子,種子極其微小,每粒重0.3-0.4mg,胚具有后熟現象,自然條件下種子難以萌發(一般前發率低于5%)。由于種子無胚乳,在自然條件下常常需要特殊真菌的幫助才能萌發,繁殖率低,且不易發育成植株。野生小種子通過風媒或蟲媒傳播,成活率極低,成活了的種子從萌發進入到商品階段也需5一7年才能采收。這些是野生金釵石解資源在被采挖后難以迅速恢復種群的又一原因。
3. 從種群特征上分析,植物種群的規模影響著種群的生存潛力。種群規模變小,是種群趨向瀕危的特征之一。小種群的種群數量少,其自身的數量變化隨機性較大,而且易受到環境波動、災害和遺傳漂變等隨機因素的影響,所以滅絕率較高。遺傳多樣性喪失,使種群逐漸失去適應能力。貴州現有野生金釵石解種群數少,大部分種群個體數量少,為小種群或較小種群。當環境條件不利時,小種群就會比較容易滅絕。
4. 長期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采使大量的野生金釵石斛資源遭到了毀.火性的破壞。早在1975年,金釵石斛就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但對于金釵石斛產業來講,原材料的需求逐年加大,金釵石斛原材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這使一些利益熏心的藥商和農民四處收購野生金釵石斛。
5.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相關法規政策沒有制定。 也是導致金釵石斛資源遭到肆虐的又一原因。因金釵石斛生于野外無人煙處,即使通過立法對金釵石斛加以保護,困難都很大,難以奏效。
6. 缺乏資源保護意識。制定和實施森林資源開發政策的過程中,忽略了對珍稀草本藥用植物的保護,導致自然環境惡化,野生資源再生困難,野生金釵石斛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
轉載請注明:霍山石斛網 » 野生金釵石斛為什么稀少?金釵石斛生長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