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以“千金草”之譽馳名中外,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被道家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因其作用廣泛并適用當今潮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差異大,目前市售石斛品質問題極多,特別是許多打著鐵皮楓斗(或楓斗)等品牌的各種偽劣混雜品充塞市場。
性狀鑒別
環草石斛莖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0.1一0.3cm,節間長0.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軟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淡,有粘性。
馬鞭石斛莖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0.5~0.8c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地疏松,斷面纖維性。味微苦。
黃草石斛莖呈細長圓錐形,長30一100cm,直徑0.2~0.5c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至淡黃褐色,有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嚼之有粘性。
耳環石斛(鐵皮楓斗、楓斗) 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須根后,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干,習稱“耳環石斛”。莖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2~4個螺紋,莖拉直后長3.5~8cm,直徑0.1~0.3(~0.5)cm,節間長1-3.5c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有的一端可見莖部留下的短須根(習稱龍頭,莖末梢較細習稱鳳尾)。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
金釵石斛莖下部圓柱形,中、上部扁圓柱形,向上稍呈“之”字形彎曲,長18—42 cm,中部直徑0.4-1 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綠黃色,有深縱溝,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硬而脆,斷面疏松而平坦。味苦。
以上五種正品的橫切面顯微鑒別詳見藥典,目前,最有效的鑒別方法尚停留與此。地方習用品及混淆品的主要性狀特征重唇石斛(瓜蘭石斛) 莖無粘性,葉鞘白膜質,松弛抱莖,味淡。細莖石斛(銅皮石斛)莖較細,直徑O.1~0.2cm,表面金黃色,味淡。
顯微鑒別
石斛(金釵石斛) 莖中部節間(直徑約7mm)橫切面:扁圓形,邊緣有淺波。表皮細胞1列,扁平,側壁微木化;角質層橙黃色,厚5~8μm?;颈”诮M織細胞大小較顯著,散列多數有限外韌型維管束,略排成7~8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1~4(~6)列纖維,纖維直徑22~35(~42)μm,壁厚 1.5~5(~7)μm,其外緣嵌有細小薄壁細胞,有的含類圓形硅質塊,直徑5~9μm;韌皮部較大,約至20余細胞;木質部導管有1(~4)個較大,直徑至51μm;內側無纖維或有1~2列纖維,直徑15~42μm,壁厚2~3(~5)μm。本品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30μm。
轉載請注明:霍山石斛網 » 5大藥用石斛真偽鑒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