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石斛的應用史,從西漢的《范子計然》“石斛出六安”、到《名醫別錄》“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其后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唐《新修本草》,宋《本草圖經》到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首先繼承以上提法,再言其它新的產地,顯示了霍山石斛之藥用地位。直到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對霍山石斛的全面總結,從而全面揭示出歷史上記載的六安石斛與霍山石斛一脈相承的密切關系。由此可見,在眾多的石斛品種中,霍山石斛具備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承。雖然石斛應用史歷經演變,但是這并沒有對霍山石斛的歷史地位造成影響,相反對霍山石斛的記載和描述越來越清晰,始終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養生明珠熠熠生輝,充分顯示了霍山石斛歷史之悠久。
《名醫別錄》中“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首次明確了石斛的產地和生境,與我們在霍山縣境內發現的野生霍山石斛生長的環境基本一致。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對石斛外形特征的記載:“生石上,細實,?;覝种缃?,形似蚱蜢髀著為佳”,我們在野外觀察到的野生霍山石斛也與之相吻合。一直延續到清代六安本地人楊友敬對霍山石斛的詳細考證,峭壁石斛采摘的最早記載,以及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對霍山石斛的全面總結,可以看出在歷代石斛藥材中,霍山石斛的歷史記載最為全面、詳實,其歷史文化最為深厚,確為珍貴的中醫藥文化遺產。
轉載請注明:霍山石斛網 » 霍山石斛的歷史悠久與中醫藥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