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霍山石斛,歷史悠久,到底有多久?又有哪些典故?今天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霍山石斛的歷史演變、傳承及典故,為您拔開霍山石斛神秘的面紗。
霍山石斛的命運其實一直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說有什么仙草伴隨中華養生文化相起伏,可稱之為中華養生瑰寶,那就是霍山石斛?;羯绞凭玫臍v史,寶貴的醫藥價值被歷代各朝推崇,下面就讓我們撥開霍山石斛歷史的神秘面紗。
霍山石斛的起源——漢代
漢代首提“石斛出六安”,西漢《范子計然》中有載:石斛出六安,顯示石斛作為藥材,當時就以六安國為主要出產地。漢末《名醫別錄》亦有記載“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
霍山石斛的興盛——大唐時期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編撰《本草經急注》。對石斛,他最后總結一句“世方最以補需,治腳膝”,功效點睛之筆!石斛如何治???藥王孫思邈之《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首次總結了唐代的醫藥精華,石斛用方也不例外,千金方何止千金!
霍山石斛為什么要特別關注唐代?唐《通典》(801)記載,淮南道年貢石斛二百三十余斤(其中壽州生石斛五十斤,霍山時屬壽州),而當時全國一年的總進貢量約300斤,由此可推算淮南道年貢石斛占有率在75%以上,說明大別山地區是唐代最大的石斛道地主產區。
年三百余斤的進貢量,同時也說明宮廷的需求量很大,這一點結合唐代著名方書《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等大量含石斛的組方也可窺知一二。甚至在《外臺秘要》(唐752)中,有藥方明確標示“六安石斛”,顯示霍山石斛在唐代已得到道地認同。
宋朝元豐年間,公元1080年《元豐九域志》記載,本地區的石斛進貢量為四十斤(其中壽州十斤),而全國總進貢量為五十斤,由此可以推算本地區年貢石斛占有率還在75%以上,說明大別山地區仍然是是石斛的最大道地主產區。1079年,宋朝派出龐大醫療團到高麗為文宗治病,并贈送名貴藥材100種。其中,就包括“壽州石斛”??梢娝未?ldquo;壽州石斛”延續了唐代“六安石斛”的風采。
但同時,由唐代的年二百三十余斤,到宋代的年四十余斤,僅是前量的17%左右,應該說唐、宋以來一直大規模使用,霍山石斛的野生資源減少是必然的。而到了南宋后期,南宋高層人士感慨“藥譜知曾有,詩題未得嘗”,顯示當時石斛藥材非常少見,這就造成了霍山石斛歷史上第一個缺失期。
霍山石斛的低谷——明朝時期
經歷了唐宋兩代的大規模使用,低谷是必然的。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壽州志》,以及明萬歷十二年《六安州志》(1584年),兩地藥屬眾多藥材中皆無石斛之蹤影,顯示霍山石斛之野生資源又一次消耗殆盡。這也造成了霍山石斛歷史上第二個缺失期。
霍山石斛的重振——清朝時期
清代最重要的當推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集多家之言,提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近年江南北盛行之”。趙學敏在書中還特別記載了霍山石斛“有成毬(球)者”,這是楓斗雛形的最早記載,可見楓斗的起源應來自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又回到了舞臺中心,但正是康乾盛世大量的使用,讓霍山石斛的野生資源很快又消耗殆盡。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縣志》又記載“因采購者眾,本山搜剔已空”。這算是霍山石斛歷史上的第三個缺失期。
又過了約100年,霍山石斛仿佛恢復了元氣,但時間甚短,光緒三十一年《霍山縣志》更形容“石斛則又搜求殆盡,寥寥如星辰矣。”
由此可見,在眾多的石斛產品中,霍山石斛具備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承。雖然石斛應用史歷經演變,但是這并沒有對霍山石斛的歷史地位造成影響,相反對霍山石斛的記載和描述越來越清晰,始終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養生明珠熠熠生輝,充分顯示了霍山石斛歷史悠久。那么霍山石斛又有那些典故呢?下面小編為您拔開霍山石斛神秘的面紗。
秦始皇長生不老藥的傳說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秦始皇身邊有一個叫徐福的術士,有一在徐福做了奇異的夢,夢見在浩瀚飄渺的大海中有一座仙山。徐福聽到遠處傳來一縷縷的游絲般若有若無的笑聲,須叟間,自空中飄來兩片潔白的羽毛,似清風般輕輕落下,幻化成兩位身披白色霓裳的仙子,她們笑吟吟的對那顆奇葩說:“懇請紫楹仙子賜予救命仙丹”說完,從頭發上取下一支銀簪,往奇葩的花瓣上輕輕拔出一顆玉露放入一只拇指粗細的玉環中,然后一起道謝:“多謝紫楹”。隨即又化成羽毛隨風飄逝。
徐??瓷盗?,呆呆地伸出手想去摸一下那棵奇葩,猛然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條蛟龍自天而降,張開血盆大口怒斥徐福:“大膽狂徒,此乃天下第一至陰至純之寶物,食之可起死回生,長生不老,豈是爾等福薄之輩可享之者?”說完作吞噬狀。徐福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轉身拔腿狂奔,一下小心跌入萬長深淵,霎時驚醒,全身虛汗淋漓,但是烈日當空原是南柯一夢。此后一連數日徐福茶飯不思,有一天,他終于鼓足勇氣,把夢中情形奏知秦始皇,自稱愿去夢中仙山,為皇帝求長生不老之仙草。秦始皇自統一天下后,唯恐一日西去,千秋萬代之基業入他人之手,于是廣招天下探求長生不老之藥?,F在得知徐福所奏,驚喜萬分,立即頒旨令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橫渡東海,求長生不老之藥。無奈大海茫茫,徐福一干人最終還是徒勞無功,有去無回,滯留東瀛島。傳說中隨去的三千童男童女就成了今天日本國的祖先。而徐福夢中所見的“紫楹仙姝”就是后世的滋陰極品--被歷代帝皇爭相企求的無上寶物,居"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野生霍山石斛”其中的“紫楹”即“滋陰”之意也。千年仙草--霍山石斛的故事,穿越歷史時空,被人們代代傳誦至今。
韓愈的救命
公元819年,吏部侍郎韓愈因反對迎佛骨之事被貶潮州,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在將到潮州府時,因水土不服而染虛熱之癥,主要表現為身體疲乏,頭暈眼花,咳嗽少痰、失眠、小便黃赤等一系列癥狀。在生命垂危之際,服用當地的一種草本植物霍山石斛后痊愈,而他十二歲的小女兒因沒有及時服用而慘死驛站旁邊。當時,他還悲愴而憤怒地提筆寫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詩句?;羯绞宓臒嵬耆且环N虛熱,是以陰虛,熱盛為特點的。藥理實驗表明,霍山石斛能夠顯著的降低熱盛家兔的發熱高峰值和體溫反應指數,縮短發熱時間。用在人身上,也同樣適用,沒有任何的不良反應。
乾隆皇帝的長壽秘方
乾隆帝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實際掌握中國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宮廷御醫養生方案很多,養生品也很多,而乾隆獨愛用霍山石斛滋陰養生,燉湯、喝酒、喝茶,大宴群臣,他都是必用霍山石斛。他文韜武略,精力充沛、博覽群書,對養生也有自己獨到見解,“人,陰常不足,陽常有余;陰虛難治,陽虛易補”這句話對乾隆影響很大,而最終也受益匪淺。乾隆在80歲壽宴上,用石斛燉湯宴請2000多名百歲以上老人,希望他們更加長壽。乾隆89歲高齡與世長辭,在去世前還處理朝政,留下了一個“乾隆盛世”的大局面。
武則天青春永駐的秘密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享年81歲,畢生長壽且美麗。在她花甲之年以后,她的頭發依舊黑亮潤滑,富于光澤;皮膚依然白皙紅潤,富有彈性,在她的身上演繹了女人不老的神話。據典籍記載:武則天的養顏秘方重在養血與滋陰并重。該方由唐代著名養生大師、六朝御醫葉法善獻給,該方以藏紅花為君藥,霍山石斛、靈芝二味為臣藥,具有養血滋陰、益氣活血、清補五臟、平衡陰陽、氣血舒暢、提高機體生理功能等作用;武則天服用該方達50年之久,在此方的滋潤下她每天都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即使到了晚年也依舊美麗、容顏不老,真正達到保持容顏、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故專家稱其為古代養顏第一方。
文成公主的嫁妝
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魯番松贊干布時,唐太宗為其備下豐厚嫁妝,為使公主免受塞外之苦,私下封賞霍山石斛楓斗5升,以滋養貴體,足見霍山石斛的尊貴。
國賓級外交禮品
1970年,周恩來總理送給正在患病的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胡志明的珍貴禮物,就是霍山石斛。從而促使中越兩國關系持續向好;據史料記載,宋朝在與遼國簽定澶淵之盟后,給遼國歲貢的名貴藥材中就包含鐵皮楓斗;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洋務大員李鴻章出使英國,時年74歲,臨行前咳喘連連,慈禧賜他宮廷御藥,以霍山石斛、靈芝、玄參、麥冬、龍眼肉、茯神等泡水煲湯。李鴻章一路服用,并大贊其妙。達到英國后,李鴻章將霍山石斛作為國禮贈送給伊麗莎白女王,女王用后,感覺非常好,特意致謝慈禧太后。從此霍山石斛享譽世界。
藝術大師的護嗓秘器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也是經常將霍山石斛當茶飲來護嗓養生,以此來防護因經常上妝而給皮膚帶來的化學物質侵害,并長久保持自己美妙動人的嗓音,永葆藝術青春。馬連良、譚富英、宋世雄等人也經常喝霍山石斛水,用來清咽護嗓。
由此可見, 霍山石斛,自古以來享受著諸多美譽,“藥中大熊貓”、“藥中軟黃金”、“救命仙草”、“仙草之首”等等等等……
這些美譽并非空穴來風,在眾多的石斛產品中,霍山石斛具備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在史歷經演變中不但沒有對霍山石斛的歷史地位造成影響,相反對霍山石斛的記載和描述越來越清晰,始終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養生明珠熠熠生輝,充分顯示了霍山石斛歷史悠久。
轉載請注明:霍山石斛網 » 都說霍山石斛歷史悠久,到底有多久?又有哪些典故!